《民規 》 8. 5. 3 條規定 : “線槽內電線或電纜的總截面 (包括外護層) 不應超過線槽內截面的 20 %,載流導體不宜超過 30 根。” 此處的線槽指的是金屬電纜槽盒, 對于電纜在金屬電纜槽盒內的填充率不超過20 %, 《民規》 條文說明中并未給出解釋或出處。
CECS 31 : 2006 《鋼制電纜橋架工程設計規范 》第 4. 2. 1 條對電纜在托盤、 梯架內的填充率要求 “動力電纜可取 40 % ~ 50 %、 控制電纜可取 50 % ~ 70 %,且宜預留 10 % ~ 25 % 的工程發展裕量”。
CECS 106: 2000 《 鋁 合 金 電 纜 橋 架 技 術 規 程 》第 4. 2. 1 條第 2 款規定: “
在托盤、 梯架內電纜的填充率不宜超過下列規定: 動力電纜 40 % ~ 50 %,控制電纜
50 % ~ 70 %, 且宜預留 10 % ~ 25 % 的工程發展裕量”。
《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 第 7. 2. 14 條規定 : “ 金屬導管或金屬槽盒內導線的總截面積不宜超過其截面積的 40 %, 且金屬槽盒內載流導線不宜超過 30 根”。
《民規 》 第 8. 3. 3 條規定 : “穿導管的絕緣電線(兩根除外), 其總截面積 (包括外護層 ) 不應超過導管內截面積的 40 %。” 對比等長度同截面積的金屬導管和金屬槽盒
, 金屬槽盒的表面積要大于金屬導管,所以同樣截面的電纜或電纜束在金屬槽盒內的散熱條件要優于金屬導管。 既然金屬導管的填充率可以達到40 %, 那么金屬線槽的填充率也應達到 40 %。 筆者認為這一規定值過于嚴苛, 應依據我國國情, 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遵循經濟節約的原則, 對金屬電纜槽盒填充率的選擇應執行不超過 40 % 的規范要求, 否
則會造成較大浪費。
Contact Us
友情鏈接: